廖静文(1923年4月-2015年6月16日),女,湖南长沙人,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曾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北京荣宝画院”名誉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5年6月16日晚,廖静文在北京的家中逝世,享年92岁。
著有《徐悲鸿一生》(传记)
这是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但是廖静文并没有将自己束缚于“小爱”之中。能把“小爱”转化成“民族文化的大爱”,这是她的过人之处。(人民网评价)
乙未之夏,可染、石鲁、悲鸿家三位师母相继去世,中国美术事业深受损失。师母对弟子辈尤其关爱,令后学没齿难忘。(艺术评论家 刘曦林)
廖静文先生积极支持国博的各项工作,为国博西大厅“愚公移山”巨型浮雕的建设给予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陈履生)
她一直很关心学校发展,学校把徐悲鸿先生教诲学生常用的‘尽精微、致广大’作为中央美院的校训,她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廖静文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十分关心。她对悲鸿有着惊人的真切记忆,除了著书撰文,每次接受采访和出席讲座,她都饱含深情,娓娓道来,为弘扬徐悲鸿艺术精神不遗余力,为记述徐悲鸿与20世纪中国美术这个重要篇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她慈祥亲切的容貌和充满文化关切的情怀让人永远铭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廖静文先生很了不起,我们以沉重的精神怀念廖先生,继承廖先生和徐先生的事业,促进我们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靳尚谊)
廖静文先生一直坚持不懈地传播徐悲鸿的艺术精神与教育思想,不顾高龄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为国家坚守徐悲鸿的艺术财富,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永远是我尊敬的师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侯一民)
廖先生是极慈祥的人,文雅、高贵,和她见过有限的几面,大都在冬季,她总戴着一顶暖红色的贝雷帽,吃饭时也不摘。这帽子戴着精神,有朝气,却是一顶磨出许多洞的旧帽子了。(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 马路)
徐悲鸿逝世后,为了感谢党和国家对徐悲鸿的关怀,廖静文就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 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文化部,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