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不一定使你的社会地位提高,但它可以
更新时间:2021-01-19 来源:
福塞尔的《格调》,为我们讲明了一件事情:有钱并不一定使你的社会地位提高,因为这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钱财。但有生活格调和品味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
艺术品作为一种有欣赏价值、可以保值的收藏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下中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庞大,对艺术品的需求趋向于高端化和个性化。
美国经济学家哥德哈伯指出:“如果你用美元数量测量一个艺术家的生产力,你会发现,最引人注意的艺术家最赚钱。”他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成功地吸引注意力是艺术存在的全部意义。
艺术品有什么用?
艺术品一不能吃,二不能喝,有什么用?
艺术品是有功能性的特殊商品。这是不少人在刚刚接触到艺术品时都会感到困惑之处。事实上,艺术品最大的用处就是满足人们基本的审美需求。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人类许多行为的直接动机和主要目的,这是人类的天性。
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却费尽心力烧制这样“不实用”的陶器,主要原因只能是由于这类陶器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代表着拥有者的身份、地位或者特权。这说明,一件物品的有用性,不仅来自其实用功能,而且来自其审美价值以及象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品显然是“有用”的。
艺术品稀缺性提升价值
所谓稀缺性,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定义,则是指“某种物品的现有数量和该物品的用途之间的关系”。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在论及艺术品稀缺性指出:“有些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稀缺性所决定的。劳动不能增加它们的数量,因此其价值不能由于供给的增加而减少。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关于资产的定义,无论从现时性的角度,还是从有用性和稀缺性的角度看,艺术品都属于资产之列,是非常典型的实物资产。
而就是这些实物资产,正在成为当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追捧的对象,这是中国人消费升级的必然。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繁荣期
至198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艺术品行业持续发展;
1993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
同年,中国第一家综合性拍卖机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
次年,国际顶尖拍卖机构苏富比进驻中国上海;
自2000年后,一大批国内外艺术品交易机构均开始在华运营;
到2012年,全国更有18个省市相继成立文交所。
据中国《收藏》杂志统计,仅北京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15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2015年,全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达540亿,交易人数达8000万,2016年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达到680亿,并且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来自法国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现已超英赶美,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根据国际通用统计数据,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收藏进入起步期,8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将步入繁荣期。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2016年全国人均GDP达到8800美元,2018年已接近10000美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式进入到空前的繁荣期。
结语
纵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视作重要的实物资产。
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艺术品市场与国际社会接轨成为必然。若一件艺术品可以让你享受到居家陈设带来的文化趣味上的提升和物质享受,这是何种资产也换不来的。
回到顶部